广州涂鸦 东莞涂鸦 深圳涂鸦 涂鸦的来历以及在中国过的发展历程
2012-03-10 01:21:01
涂鸦故事
此时的涂鸦圈里,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涂鸦团队十多个,分别来自高校、上班族和艺术团体
《瞭望周刊》特约撰稿张敏 报道
13年前的街头,"大人头"经常可以看到.
那个单线勾勒出的大脑门、厚嘴唇的样子,出现在街角、拆迁中的墙壁上、立交桥下.它的作者张大力,由此被称作"中国涂鸦首次人".
"大人头"
张大力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圆明园画家村"漂"着.他过得很窘迫,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1989年,张大力跟随女友移民到意大利博洛尼亚,那是一个安静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城.
刚到意大利时,张大力靠帮人买票和带人参观来赚钱贴补家用,客户紧迫是来自中国的旅行者.后来,他画水墨画,并帮人做广告计划,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但张大力觉得,假如继续这种艺术创作的话,他将离生活越来越远.
1992年的一天,当张大力看到博洛尼亚街头那些狂放的涂鸦作品时,他觉得,这正是自己需要的表示方法.那时,博洛尼亚街头有专门的涂鸦区域,一些身份卑微的艺术家在这里宣泄自己的诉求.
上世纪60时代,涂鸦起源于纽约布鲁克林区,起初是黑帮限定势力范围的符号.但随着艺术家的介入,涂鸦开始具备了各种夸张的艺术姿态,并成为个人表达的工具.西方国家大都对涂鸦采用限定区域进行管理的方法,但仍有一些涂鸦者执著"地下干活".
在来意大利之前,大学时,张大力就从外文画册上看到过涂鸦艺术.当时,这种画册还是希奇物,只有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才有机会接触.但纸上的涂鸦没有带给他任何触动,直到介怀大利时他才明白,当时的涂鸦才能让人震撼.
工具也是一种限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涂鸦工具最早来自于汽车行的喷灌,而直到90时代中期,汽车工业才在中国兴起.
张大力开始在博洛尼亚的墙上涂自己的头像,表明自己在这个城中的存在.徐徐地,他的头像"演化"成后来的"大人头","大人头"不再象征他自己,却成为记录一个城变迁的标识.
1995年,张大力携妻女回到.中国发生的变化让他火速想要加入.那时,他除了接一些零活,其余时间就用来画"大人头",生活并不宽裕.直到1999年,他才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收入.
90时代中期的墙壁很"干净",没有标语也没有广告.当"大人头"出现在胡同、厕所和立交桥上时,一些民惊诧而愤慨---必须"查出真凶".
张大力觉得很刺激,涂得更加起劲.他的技法十分成熟,把喷灌藏在袖子里,"挥一挥衣袖"的工夫,一件作品就完成了.那时,的"涂鸦圈"还很初级,基本是张大力"一枝独秀".
在城化进程中最"热火朝天"的1998年,到处都在拆迁,许多胡同与四合院一夜之间就变成断壁残垣.张大力骑着自行车满跑,在拆迁当时留下许多"大人头".后来,他又叫人把中间挖空,透过挖空的部分,可以看到正在崛起的高楼大厦."大人头"微微张开嘴唇,像在诉说着什么.在把这些照片集成册子后,为这个作品取名"对话".
2000年后,的拆迁大大减少,"大人头"也不再频繁地出现在街头.这一年,张大力转向雕塑,他觉得涂鸦已经无法承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2007年,张大力正规收手不干,"大人头"终于随着旧城的远去成为历史.
如今,张大力拥有三个工作室,和寰中外的许多画廊有合作,通过发行画册、进行展览来推介自己的作品,并获得收入.
张大力始终不认为自己是涂鸦艺术家.他觉得,涂鸦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艺术.
"红色涂鸦"
1988年,王东晟在呼铁一中上高二.他不是一个好学生.
这一年,叛逆的王东晟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当众顶撞校长.在被罚不能上课时,他用偷来的粉笔在男厕所的后墙上给校长画了一个大大的画像---一张丑陋而狰狞的面孔.
这是王东晟的首次个涂鸦作品,假如这算涂鸦的话.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喷灌,人们在墙壁上干活时,只能使用粉笔,或是用曾经书写过许多标语的刷子和油漆.
王东晟首次次接触到的涂鸦,是高中时看美国电影《霹雳舞》.电影中的涂鸦背景,让他觉得十分震撼.
一年后,王东晟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包装系.
大学四年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广州听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墙绘|广州地面立体画|广州3d立体画|广州手绘墙|广州涂鸦|广州壁画|广州隐形画|广州油画|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