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涂鸦城市文化墙
2011-07-24 22:51:44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条路径。这种艺术化空间的营造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文体系建构,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园。研究城市一方面要研究它的物质形态,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它的意识形态。

    围墙美化已上升为“围墙文化”现象。驻足街头,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具的墙画,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城市因景墙而异彩纷呈,文化因景墙而可感可触。对于墙绘艺术来说,城市文化墙既是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又是彰显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新兴传播载体。文化景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

    在西方,城市文化墙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的文化墙起源于街头涂鸦。涂鸦又源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送货小伙德米特里,以一种最简单的书写表达自己的心思。他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Taki183”。这个当时颇具创新的举动不仅使德米特里登上了《纽约时报》新闻榜,也使涂鸦(Graffitti)这个来自希腊文“书写”和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语,成为一个艺术界的专用名词。时至今日,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各地,在欧美的许多地方,在纽约、伦敦、巴黎、柏林、哥本哈根等大中城市,涂鸦慢慢被人们接受并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艺术。

    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期的壁画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文化墙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导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涂鸦文化随改革开放大潮悄然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形成众多“涂鸦圈”和“涂鸦墙”,仅上海一地就有涂鸦爱好者上千人。 

    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涂鸦不乏有倡导时代旋律、弘扬社会精神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大量纷呈杂乱的“信息垃圾”,这部分涂鸦乃至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牛皮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于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环境。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白墙上题诗作画,风景点刻字留念,这种附庸风雅的行为着实让城市管理者头痛不已而后来的文化墙更具有中西合璧的形式美。于是,取代随意涂鸦的城市文化墙便应运而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墙的兴起,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开始有了一些优秀的文化墙作品,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墙在许多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文化墙在担当审美价值和导向意义的同时,也对城市的装饰和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丰富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空间。

    “美化城市、传播文明、宣传政策、弘扬公益”,现代城市文化墙四大功能作了十六字的简要概括。

    某城市社区街上,70多岁的张大爷认真地抄写着《三字经》,有一家人在《陋室铭》、象棋盘前合影。刻有传统文化经典的墙边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过路的居99民不时驻足默念墙上朗朗上口的启蒙经典,感受着别样的社区人文氛围。

    《三字经》的制作者是谁?社区哪些街头还有类似的文化墙?虽然社区发展得很快,但居民的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传统文化就成了不可替代的作品。”负责该工程的董先生认为,可以在社区的公共场所组建“历史文化墙”,将名人、故居及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石雕的展示形式为主,同时结合部分实物(如历史牌坊等),浓缩于文化墙中。董先生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共同负责,集中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智慧,组建文化墙。有了文化墙,可以昭示历史,也可以流传后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董先生介绍,《三字经》文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广州听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墙绘|广州地面立体画|广州3d立体画|广州手绘墙|广州涂鸦|广州壁画|广州隐形画|广州油画|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